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让群众牵着毛驴致富

时间:2017-10-24 09:22:04 消费品

blob.png 

第三届(2017)中国驴业发展大会现场

blob.png 

国际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驴业分会会长、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

 

    第三届(2017)中国驴业发展大会暨第七届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群策群力,为全面推动中国驴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据悉,本届大会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赤峰市人民政府主办,巴林左旗人民政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变迁:从没落到复苏

    养驴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具传统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产业。但是,随着驴的役用性能逐渐被现代农机所取代,我国毛驴的存栏量持续了近20年的下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2000年我国驴存栏量920.93万头,但是到2015年已减少到542万头。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仍有进一步下滑趋势。

    2002年,秦玉峰他们便发现了驴皮资源紧缺的问题,十几年来,阿胶越做越多,毛驴却越来越少。毛驴少了,驴皮市场价格不断飙升。15年前,每张驴皮价格二十多元,去年已经涨到2000元左右。

   “阿胶有刚需,就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阿胶对驴皮有刚需,驴皮就有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养驴就变成了有利可图的事。”秦玉峰说。振兴驴产业,是秦玉峰这个最大“驴官”不得不做的事情。东阿阿胶是滋补国宝,没有驴皮就没有阿胶。秦玉峰说,“中华驴”以前的主要用途是“役用”,当苦力来使唤,有品类无产业;今天的“中华驴”主要用途是商用,有品类有产业,前景更加广阔。

   “阿胶”是一个中药专有名称。南朝梁代著名的医学家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中解释说:“阿胶,出东阿,故曰阿胶。”驴皮熬制而成的药用胶,各地民间叫法不一。江浙、上海惯叫驴皮胶,湖南一带多叫驴胶,唯山东东阿县所出之胶,自古以来就叫阿胶。

   今天,阿胶的历史已经走过了近三千年,阿胶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交融。经过了阿胶制作技艺的代代传承创新、经过一代代名医的共同努力,阿胶已经走出了东阿县,走出了山东,走出了中国,不再只是一种被称为“上品”、“圣药”的中药单品,而是成为中药界不可忽视的一个品类。滋补养生选择东阿阿胶,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品质生活人士的一致选择!

   对于秦玉峰来说,他更重要的使命是东阿阿胶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作为东阿阿胶总裁,他对公司、对消费者、对股东都负有责任;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对东阿阿胶的传承又负有历史责任。

   作为中国最大的“驴官”,他需要通过不断地建设毛驴药材养殖示范基地、提升毛驴存栏量和品质,以确保“东阿阿胶”的快速、健康发展,及早实现其“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的战略目标。

   秦玉峰记得,以前由于驴产业不被重视,毛驴存栏量逐年急剧下降,很多老专家都改行研究兔子去了。如今这些国宝“驴官”们,全都回来了。

   秦玉峰多次说过,“我们要让东阿阿胶再传承三千年,我们也要再研究它三千年”。怎么才能让“东阿阿胶”再传承三千年?秦玉峰想出的办法,叫“全产业链”,一条以驴业为原点、以阿胶行业为主导的“全产业链”。

 

   胸怀:从经济到民生

   “驴养殖综合成本低、开发价值高、市场潜力大,不仅适合小规模大群体,也适合小区和大户集中养殖。”在秦玉峰眼里,毛驴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民生意义。

   第三届驴业发展大会的主题为:推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目的是为了加快推进我国驴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驴业养殖规模,引导驴产业精准扶贫;推广优秀企业的先进理念,借鉴其成功经验,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打造企业或产品品牌,拓展驴产品消费市场,提高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全面推动中国驴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这届大会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赤峰市人民政府主办;承办单位有两个,一个是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另外一个承办单位,便是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东阿阿胶在过去十几年中,通过建立20个毛驴药材标准养殖示范基地等一系列举措,直接和间接辐射了中国整个毛驴存栏量。毛驴,已经成为秦玉峰的掌中宝、心头肉。

   以此次开会的巴林左旗为例。巴林左旗养驴使役历史悠久,从2007年开始,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引导农牧户从养驴使役向规模化养殖、商品化生产转变。引入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内蒙古天龙食品有限公司,先后建成10万头/年毛驴屠宰加工生产线1条,合作成立了内蒙古巴林左旗东阿阿胶扶贫基金会。

   巴林左旗从2015年以来,围绕东阿阿胶蒙东辽西地区百万头毛驴养殖项目,完成了3500头毛驴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截至目前,全旗毛驴养殖户达3万余户,养殖优势村25个,规模养殖场12个,毛驴改良站点10处,实现毛驴存栏18万头,年度商品驴出栏能力达8万头,从事驴产业的经济人500余人,年交易量在6万头以上,预计到2020年,全旗建设完成毛驴养殖村50个,毛驴存栏量达到30万头。驴产业已成为全旗特色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之一。2017年,巴林左旗启动建设“全国乌头驴养殖示范基地”,重点推进东阿阿胶毛驴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结合脱贫攻坚,旗委、旗政府出台了《巴林左旗发展农牧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利用三年时间,通过落实贷款贴息和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培育毛驴养殖专业村50个,鼓励养殖专业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合理布局改良站点和配套饲草料加工机械,为养殖户提供专业毛驴改良和饲草料加工等社会化服务。力争到2020年,全旗毛驴存栏发展到30万头。

 

   效应:从脱贫到致富

   巴林左旗驴产业的发展,除了前面提到的东阿阿胶扶持项目外,还有一个必须提到的项目——“东阿阿胶毛驴希望乡村”建设。“东阿阿胶毛驴希望乡村”建设是2013年-2016年,巴林左旗人民政府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在内蒙古巴林左旗开展的项目,项目实施以毛驴养殖产业为依托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打造“企业+政府+农户”的三位一体新农村建设典范。巴林左旗政府出台政策,东阿阿胶援助资金,中国人民大学助力乡村规划,在后兴隆地村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以产业帮扶农牧民脱贫致富。

   “东阿阿胶毛驴希望乡村”项目符合中央“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精神和“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主题,巴林左旗林东镇后兴隆地村一改过去残墙破房、道路脏乱泥泞的景象,在毛驴养殖发展这一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下,各级政府锦上添花的配套资金、政策用于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发展,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毛驴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

   秦玉峰说,“东阿阿胶毛驴希望乡村”项目通过驴产业作为农民增收产业平台,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养殖循环生态经济。东阿阿胶毛驴希望乡村产业帮扶模式采用小规模大群体的“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小型家庭农场,以种养带来的持续收入改变生活居住环境,实现希望乡村建设。

   白音沟村,是林东镇的最贫困村。三面环山,山光秃秃的,看不到一棵树,哪怕是灌木。全村204户人家房舍全部建在山脚下坚硬的黄土板上。全村只有一口井供水吃。79岁的徐老汉只好每天套上毛驴车拉水吃。眼看抗争不过贫困,已经迁走57户。6000亩耕地全部是山坡地,没有一亩水浇地。耕地土层很薄,20多公分以下就是瘠薄白垩土层。这样的贫困村脱贫希望在哪里?

   巴林左旗旗委书记李浩楠亲自带领旗镇两级干部下乡工作队来到了这个村。干部们入户调查,征询村民意见,并在村民大会上交流、探讨,一周后,这个村的发展规划出台。这个规划简单地说,一是解决人畜饮水,打一口井;二是减羊增驴,搞特色养殖;三是改造2600亩山杏林,植树种草,增加经济林效益。

   按照白音沟村发展规划实施,林东镇副镇长郭广宇协调指挥,旗直3人、镇上3 人共6名干部常年定点。现在,白音沟村的缺水问题通过打井解决了,有了水,就能养殖毛驴。贺连发说,羊现在已经减少2000只了,争取再减少2000只以上。毛驴养殖,有了水,很快就能增加数量,目前已经有村民开始筹划购买毛驴进行小规模养殖。驻村干部和村民齐发动在山杏林间地种草,可以解决毛驴的饲草不足的问题。山羊减少了,毛驴的数量增多了,育肥1头驴获利500—1000元,进行良种驴繁育三年生产二头驴驹子年获利3000—4000元,农村发展养驴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稳定路子。

   林东镇后兴隆地村在旗农牧业局支持下,建立专业养驴合作社,带动户均增收1万元。现发展了12个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毛驴存栏已达到1500多头,其中“乌驴”400多头。

   巴林左旗属于半农半牧区,牧草和作物秸秆年产量达6亿公斤以上,养驴的成本相对较低,加上具有悠久的毛驴养殖传统,全旗7.4 万农户中至少80%的农户饲养毛驴。巴林左旗大多数农户都有20亩以上土地,多的达50多亩。按每5亩作物秸秆养殖一头毛驴计算,一个农户饲养三五头毛驴,甚至七八头,基本不成问题。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妇女,毛驴几乎不得病,性情比较温顺,老人和妇女都能驾驭,所以现在大多数农户都喜欢养上几头毛驴。

   目前,巴林左旗的驴年存栏量为18万头,占赤峰市驴存栏量的28.17%,为整个内蒙古驴存栏量最多的旗县之一。

为鼓励农民发展毛驴养殖,巴林左旗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金融贷款贴息、专业村建设奖补、棚圈补贴和改良点建设奖补等,有标准有实施细则,老百姓都看得懂,为养殖户建档立卡,对养殖过程进行动态管理,还为养殖户无偿提供疾病防疫和技术指导。

 

   发展:从星火到燎原

   巴林左旗只是驴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

   十年来,为发展壮大企业,探索先进模式,秦玉峰每年数十次深入最偏僻和贫瘠的地区,实地考察毛驴养殖情况,向当地政府和群众推广毛驴养殖,被员工、客户称作“全国最大的驴倌”。他率先提出“把毛驴当药材养”和“善待毛驴”的理念,探索出“毛驴活体循环开发模式”,近年在毛驴产业扶贫中,又创新推出“金融租赁”和“活体质押”、“养驴保险”、“送驴留驹”等新模式。

   经过多年实践,这些扶贫模式广受贫困群众好评,被他们亲切地称为“保姆式养驴服务模式”:上游提供良种和技术,中游提供各类服务,下游保障市场收购,全程为毛驴初养合作社、养驴户提供“供良种或驴驹、销驴驹或成驴”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解除养驴户养驴最大的购销难题。具体形成了三种各具特色的扶贫模式:一是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在聊城市依托国家黑毛驴繁育中心,研究良种提纯复壮,品种改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养殖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群众脱贫见效快。2016年,东阿阿胶与聊城市政府共同出资6000万元(公司出资4500万元),建设100个标准化扶贫养驴场,现已全部进驴,养殖基础母驴6万头,可带动当地30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政府+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产业化养殖模式。这种模式面大量广,可以广泛地利用社会资源投资毛驴养殖,惠及更多贫困人口。在全国毛驴存栏第一县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结合当地养殖优势与实际,实施了金融租赁、小规模大群体、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养殖模式,带动当地毛驴存栏增长1倍(由原20万头增长到40万头),三年来养殖户增收20亿元。三是东阿阿胶毛驴希望乡村模式。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后兴隆地村投入300万元进行新农村改造,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建设毛驴希望乡村;投入1500万元设立东阿阿胶·巴林左旗养驴扶贫基金会,支持该村户户养驴,帮助全村274户实现脱贫奔小康,成为内蒙古产业脱贫致富的标杆。今年,还将在山东聊城市投资修建省内首个毛驴希望乡村。

   山东聊城、内蒙古赤峰等地毛驴扶贫模式的成功实践,探索出了行之有效、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精准扶贫好路子。找准养驴扶贫路子后,为充分发挥毛驴产业的特点优势,做大做强毛驴产业扶贫,带动辐射更多贫困人口脱贫,秦玉峰又带领团队多次深入东北、西北、西南等偏远地区和高原地区,立足产业、聚焦扶贫、考察项目,积极将养驴扶贫模式进行推广,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

   目前,全国已建设毛驴养殖示范基地20个,山东滨州、德州两市,辽宁阜蒙县、内蒙古赤峰、等10余个省、区已推开养驴扶贫模式。其中,华润集团五丰行在河南兰考县投资6900万,建立10000头规模的扶贫养驴场一座;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建立2500头规模的扶贫养驴场;甘肃白银市红星伟业投资8500万建立扶贫养驴场;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红寺堡区投资2.5亿元建设扶贫1000户规模化养驴场等。

 

   格局:从初心到始终

   “一头驴就是一个小银行”,“养一头东阿黑毛驴相当于多种二亩地”,成为部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全国驴产业直接经济规模已达780亿元。通过活体循环开发,毛驴养殖、驴肉深加工等综合收益不断提高,可形成1000亿以上的产业规模,这为全国毛驴产业扶贫的长效性发展,提供了巨大而广阔的空间。

   在秦玉峰的心中,毛驴养殖是一份值得孜孜不倦追求的千亿产业,更是带领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梦的民生事业,他决心奉献更多的精力和资源,为实现贫困群众一个不掉队、为打赢全国范围内的脱贫攻坚战作出更大贡献。

   截至目前,秦玉峰带领东阿阿胶先后投入扶贫资金达2亿元,辐射带动投资15亿元,特别是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挥产业扶贫优势,大力推广养驴扶贫模式,累计投资1.5亿元,带动扶贫投资13亿元。经过活体循环开发和全产业链拉动,毛驴综合价值提升6.8倍,单头毛驴价格3年增长3000元,带动全国养驴户增收180亿元,惠及全国1000余个乡(镇)、2万多贫困户、6万多贫困人口。

   就在前几天——8月15日,国际毛驴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东阿举行。东阿县阿胶街78号迎来了全球16个国家的150余位科研专家、产业专家、行业领袖,共同探讨国际毛驴产业的发展。共商国际驴产业发展未来蓝图,共建国际驴产业发展新模式,共享驴产业发展带动的经济价值。践行“一带一路”,就是要实现中国与国际资源的互惠互利,小小毛驴引发的关注,将进一步激活与带动全球资源,让中国方案惠及世界,服务世界需求。而中国毛驴扶贫模式的成功,不仅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带动世界通过发展驴产业解决贫困问题。全球资源支撑全球市场需求,中国方案有望开创国际驴产业发展新模式。

   从这些激动人心的数字,谁都能看出,外表温雅沉默的秦玉峰,绝对是个曾经沧海的理想主义者,更是个走遍大地的社会实践者。在他将养驴产业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把精准扶贫融入产业链条、注入各个环节,广泛吸收贫困户参与,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养驴脱贫”协同并进之路中,寄寓着他旷达的襟怀,沉雄的气度,有所作为而不畏艰险的精神。

   秦玉峰把对“三农”现实的关注与悲悯倾注于心,正是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家对时代召唤的热切反应。在秦玉峰看来,农村的发展足迹,脱贫事业的发展,无不交织着民族和个人的复杂体验。如今,驴业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力军,此届大会,有来自本领域的专家、相关企业和媒体等500余人到场,为驴业发展献计献策,无不证明了驴业的魅力和精彩。